集团报刊

补齐丘陵山区农机短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凯发体育app

2024-06-06 10:14:54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唐卓婧]
字体:【 】

彭恬静

核心提示

湖南补齐丘陵山区农机短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须因地制宜,推动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瞄准需求,提升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协同推进,完善丘陵山区农机农艺融合机制。

党中央高度重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次就推进丘陵山区机械化作出部署。《“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丘陵山区县(市、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5%。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加快农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湖南补齐丘陵山区农机短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因地制宜

推动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

农田宜机化改造,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在一定农田区域内对零散、异形、坡度较大的田块进行“小并大、短变长、弯变直、陡变缓”改造,并完善田间道路及配套水系,使得农田适宜农机通过、作业的过程。推动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制定农田宜机化改造标准体系。当前,我国丘陵地区农田宜机化改造主要依照《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工作指引(试行)》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中的相关标准进行,湖南、重庆、山西、江西、四川等多个省市结合本地实际,以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为指导,制定出台了具体的宜机化改造政策和实施方案,逐步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的试验、试点和推广工作,取得了较好示范效果。但由于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缺乏相关技术标准,导致一些改造过的高标准农田仍无法完全适宜机械化作业。为此,我国迫切需要深入开展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需求摸底,因地制宜明确田间道路及田块长度、宽度、平整度等宜机化要求,尽快出台完备的宜机化改造技术规范、相应标准。

完善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当前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实际单位成本为30000—45000元/公顷,仅靠各级财政资金投入难以满足农田宜机化改造需要。2023年,湖南省政府与农发行、农行等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印发《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贷联动等投融资创新实施意见》,从财政奖补、贷款贴息、新增耕地指标收益奖补、统筹农业项目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各地在整合涉农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应强化政策引导,带动社会、金融资金和新型经营主体投融资。

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应加强各地交流互鉴,大力宣传推介丘陵山区宜机化改造典型案例的好做法好经验,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比如,我省汨罗模式、东安模式值得宣传推介。汨罗模式在强调党和政府主导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支部引领、市场引导、党员带头、能人带动的“双引双带”,引导农民群众、新型经营主体、集体经济组织和各类社会资本投入1.9亿元,推进“小田改大田”6万亩,实现多方共赢。从2023年开始,东安以“规模化、宜机化、智能化、生态化、产业化”为建设目标,与湖南农业集团合作推行“小田改大田”,实行政府政策引导、企业投资主建、耕地流转自主、农户改田自愿,计划投入3亿元以“升级版”高标准完成10万亩农田改造,农田建设投入标准从1600元/亩提高到3000元/亩以上。

瞄准需求

提升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

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是促进丘陵山区农业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加强攻关。应组织行业系统力量,全面梳理我省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短板,形成补短板机具目录清单。同时成立农机研发制造联盟,创新科企联合模式,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推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协同创新,聚焦农机装备关键核心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努力攻克农机“卡脖子”技术。近年来,我省加快智慧智能农机研发制造,构建了以湖南智能农机创新研发中心为主体,双峰县、汉寿县和郴州市苏仙区三个农机生产制造基地以及湘北、湘西农机装备产业集群为载体,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示范区、丘陵山区设施农业示范区、数字农业示范区为支撑的“一中心三基地三示范区”的农机产业发展新格局,有效推动了农机逐步向制造智能化、产品智慧化、操作无人化发展。

加快农机装备推广应用。积极开展丘陵山区农机装备现场演示、地头展示等示范推广活动,为农户购置机具提供参考借鉴。同时完善科技兴村在线服务平台,将农机装备领域学术带头人、技术专家、技能人才纳入平台专家库,为面临农机装备使用问题的农户、专业合作社提供线上答疑;建设村级“科技驿站”,打通农机技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导向作用,在拖拉机、收割机、耕整地机械等通用类机具种类中,明确涵盖中小型农机产品,以满足不同场景作业需要。加快落实湖南最新出台的《补齐农机装备短板 打造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高地的若干措施》,开展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试点,推动补贴由购置环节向应用环节拓展,对高端智能、绿色环保农机实行“优机优补”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优化资源、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更多高品质农机产品;开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支持农机研发制造与推广应用,建强省级农机鉴定中心,支持国家水田机械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建设。

协同推进

完善丘陵山区农机农艺融合机制

农机与农艺能否有效结合,直接关系到农业的科技进步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农机与农艺融合是突破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瓶颈的关键,是丘陵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应有之义。

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应充分发挥财政、工信、科技、发展改革等部门的协调推进作用,有计划、列步骤、分阶段发展我省现代特色农业机械。加强农业农村部门内农机化与农田建设、种植、养殖、科技等各方面协作配合,加快完善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农田农机配合机制,推动农田建设和育种、栽培、养殖及产后加工等方面“宜机化”,促使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积极构建公益性与经营性协调发展的推广机制,通过政府订购、购买服务、招投标、定向委托、财政补助等方式,引导多元社会力量参与到公益性技术推广中来,加快提升丘陵山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能力。

健全人才支撑机制。通过购买服务、项目支持等方式,支持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合作社培养农机操作、维修等实用技能型人才,鼓励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机作业服务,支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等返乡下乡人员创办领办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推进丘陵山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应结合实际情况,面向当地务农人员开展农机农艺技术融合教育培训,激发农户对于新技术新机具的学习热情,让农户成长为掌握先进农机技术的新型农民。让先掌握技术的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引导其他农户不断学习,最终实现对农机农艺有机融合新知识、新技术的全面掌握。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文理学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一审:夏博 二审:邓望军 三审:蒋玉青)
焦点图
网站地图